设为首页加入收藏咨询教师

石家庄切换城市 石家庄 廊坊 保定 邯郸 秦皇岛 衡水 忻州 重庆 镇江 陕西 郑州

19031219119 全国分校
当前位置:首页 > 高分学员 > 复习感言

韩亚奇

发布时间:2018-04-02      阅读量:

  研究生初试已经结束,考试成绩还算理想,不能说给同学们介绍经验,只是总结一下自己的考研经历。大家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计划和习惯,我觉得只要你踏踏实实的学习,跟着学程老师的步伐,并且坚持到最后,成绩一定不会错。
我现在仅详细说说我的数学复习。复习阶段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也就是学程考研大致的学习阶段包过基础奠定,强化提高,模拟冲刺。
  第一个阶段,就是以教材与基础性资料为主复习
  复习之始,很有必要先把数学课本通看一遍,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当然有可能的话顺便做一些比较简单的习题,效果显然要好一些。这些课后习题对于总结一些相关的解题技巧很有帮助,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点的回忆和巩固。
    第二个阶段,是以综合性强,侧重于整体
  善于总结,多多思考。学程的老师也交给了我不少的学习方法然后自己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一个适合的复习方法,这些是使知识的掌握水平上升一个层次的方法。在单独复习好每一个知识点的同时一定要联系总结,建立一个完整的考研数学的知识体系结构。比如,在复习好积分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要能建立一元积分、二重积分、多重积分之间的关联,由此及彼,深刻理解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另外,要把基础阶段中遇到的问题,做错的题目,重新再整理一遍,总结自己的薄弱点,正确通过强化训练把遗留问题一一解决。考研数学也就20多道题目,而且每种题目也就那几种类型,并且每年变化也不大,只要我们勤于总结,考研数学不过如此。
  成功复习必备两本。建议同学们从复习初期就开始为自己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用于专门整理自己在复习当中遇到过的不懂的知识点,并且将一些容易出错、容易发生混淆的概念、公式、定理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定期拿出来看一下,定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避免遗忘出错;另一本用来整理错题,同学们在复习全程中会遇到许多许多不同类型的题目,对自己曾经不会做的、做错了的题目不要看过标准答案后就轻易放过,应当及时地把它们整理一下,在正确解答过程的后面简单标注一下自己出错的原因、不会做的症结,以后再回头看的时候一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循序渐进稳步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这个阶段我是从7月份进入的。这段时间我主要看的是学程数学老师李永乐的《复习全书》。这是一本400余页的厚书。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博大精深”,不但总结了大纲要求的所有基础知识和概念,同时还汇集了很多例题、习题,包括历年考研真题。因此在预热后踏踏实实地把这本书过一遍,对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的掌握、理解非常有好处。看这本书时需要注意:
  1) 对基础知识和概念一定用心领会和理解,如果有不懂的,必须借助辅助资料搞清楚,做到这一点后方可看例题和习题。
  2) 对每道例题和习题,必须在看答案和解题思路前,自己先动手做一遍,然后再对照书上的答案和解题思路总结和反省,好好把感受写在旁边。用不同记号对题目进行标识。当时我主要分了三种情况:一是自己会做的,二是自己有正确思路,但不能完全写出来,或者没有做对的,三是自己没有思路或思路错误的。做好这些标识,可以使自己后续复习中更有针对性。
  3)一定要动笔做题。你自己可以做做试验,把一道题看懂了,觉得没有问题的时候,试试自己能否背着书流畅地写下来。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能的。因此,我强烈建议在复习之初就养成动手的习惯,这是检验自己是否完全掌握的唯一标准。
    4) 一定要重视总结。看概念和知识要点的时候,要把一些重点词句划出来;对于开始不太懂的,理解之后一定也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做题时,对于前面讲的第二、三种情况也一定要记下自己当时为什么做不出来,今后看到何种典型题目,应该具备何种反应和思路。
  第三阶段:模拟冲刺,决战考研。
  这个阶段,基本上开始大量做模拟题,做各种训练。做真题模拟卷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定时(3h/套),真刀真枪地模拟考场上的情况。不做套题你或许不能理解,脑袋高强度地运转3个小时,还是非常耗费体力的。有人说,如果考研前没有足够的训练,连续4科的考试很难坚持下来,即使“坐”下来了,也很难保证状态。记得我第一次做完套题时,走路时都有一种轻飘飘的感觉,确实是很累的。但锻炼多了,坐3个小时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
  2.   必须在到点时停止答题,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这样才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压力。
  3.   每套模拟题完成后,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总结,总结时间通常会超过做题的时间,也就是超过3h。我曾经说过,总结的过程,事实上就是知识在你大脑中有序地存储的过程。切忌草草看一遍答案,说声“原来如此”就结束了。如果这样对待,我相信有的题目你遇到3遍也不一定能够掌握,最后的结果也许就是:你从考场下来的时候,看到答案时也是那声“原来如此”。
  以上是本人在数学复习中的一些感受,不敢说完全正确,但至少是发自肺腑的。如果能够给研友们一点启发,就是我最大的安慰。相信大家通过一个学期努力,可以自信地走进考场,满意地走出来,最后惊喜地看到自己的分数。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郭同学